为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艺术学院响应学校号召,组织重点小分队开展2021 年暑期“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由郑慧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带队深入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进行实地观察和走访调研,以“新媒体形式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的探究——以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为例”为实践中心,促进青年群体在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重温历史文化。同时,在对井陉矿区的了解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利用融媒体技术,帮助井陉矿区进一步加强文化宣传。
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近期从各地赶到石家庄,集合完毕后出发前往调研地——石家庄井陉矿区。

到达井陉矿区后便在各个部门的组织下召开了“传承历史文化,擦亮文旅名片”——河北地质大学青年人才社会实践暨新媒体时代井陉矿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交流会。井陉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齐正进,团区委书记樊红玉,区编委办副主任、人才科长吴涛参与会议。
齐正进部长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同学们介绍了矿区发展历史和红色文化,使同学们对井陉矿区有了深入的了解。小分队带队教师郑慧向井陉矿区参会领导详细介绍了本次社会实践的实践方案,并与各位领导详细探讨了整体活动流程。期间,向小分队成员播放了井陉矿区宣传片,并向小分队成员赠送了第五届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相关活动视频。
本次实践活动得到了井陉矿区委组织部、团委、文旅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他们的助推下本次实践活动顺利进行,也使实践小分队圆满的完成了本次实践任务。
妙手精工——高粱秸秆
高粱秸秆工艺项目主要流传在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本次实践小分队走访了高粱秸秆的传承人赵渊老先生,实地观察了高粱秸秆成品作品,详细了解了高粱秸秆的制作工艺。在走访过程中,老先生对一件件艺术品的创作过程进行了讲述,并简明扼要的将搭建结构的技巧倾授给了小分队。

赵渊老先生向小分队介绍制作工艺

赵渊老先生与小分队合影
精琢细刻——井陉木雕
木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的木雕是将技艺与艺术相结合。高恒老先生作为木雕技艺的传承人,在本次实地调研中向小分队介绍多年以来在柏树方面的研究成果文件和众多木雕艺术品。高恒老先生在从事美术工作中将根雕结合在木雕工艺中,开发出木雕系列产品,并将产品打入全国各地市场,将井陉矿区木雕推向全国。

高恒老先生向小分队成员介绍根雕

民间艺术家高恒与小分队合影
锣鼓喧天——花脸社火
矿区社火是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独有的民俗文化艺术,分为红脸社火和白脸社火两种表现形式。小分队这次走访了红脸社火俱乐部,因社火为过年期间冬天的表演,暑期小分队在烈日下欣赏了特殊的“红脸社火表演”。小分队成员尤洋同学更是实地体验了表演时的服装造型,老师傅将油彩画在同学脸上,让小分队成员更近的接触到了传统民俗文化。

小分队成员尤洋亲身体验社火装扮

小分队成员刘沛娴采访附近居民
铭记历史——万人坑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近代工业史的发展中井陉矿发挥着重要作用。井陉矿在近代的发展被官僚资本主义打压,被日本侵略者掠夺,矿区工人为此被夺走生命者不计其数,约有460000多人葬身于此坑。井陉矿在革命和解放中都有着红色印记,实践小分队实地参观了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同时学习了红色革命精神。小分队成员在讲解员田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到那段鲜活又激愤的历史。

资深讲解员田老师为小分队讲述过去的历史

田老先生与小分队合影
体会过去——段家楼
段家楼位于井陉矿区南部原三矿境内,1913年由时任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投巨资兴建,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段家楼曾接受过周恩来总理等诸位领导人的检阅,在红军入驻西柏坡时向西柏坡运送桌椅等起居物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同时,小分队对当地的居民、游客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的访谈。

陈佳欣、尤洋以段家楼为题采访当地居民

小分队成员在段家楼合影留念
百年沧桑——正丰矿
正丰矿是我国最早兴建的近代煤矿之一,是石家庄乃至河北十分珍贵的近代民族工业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史一部活的教科书。1912年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吸收阎锡山等十余人集资,成立正丰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段祺瑞指派其弟段祺勋出任总经理。小分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了解正丰矿的百年沧桑历史,体会到矿区过去的记忆。

小分队成员来到“解放第一矿”
本次实践活动中,乘风破浪实践小分队深入井陉矿区,在井陉矿区委组织部、团委、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所有的调研内容。可以看出,本次实践活动是文化与历史的结合,也是时代与时代的碰撞,小分队在调研走访中不仅更为深入的了解红色革命文化遗产,还见识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纸上得来终觉浅,此番实地前往井陉矿区,更是有了不虚此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