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云端教学】集思广益,因势而新,艺术学院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5-09   来源:教务处   作者:教务处   编辑:

3月中旬以来,艺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基于学科特色,依托专业特色,围绕网络教学特点,立足课程特性,集思广益,创新方法,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探索“网络课程平台 网络授课平台 网络交流平台”三元结合线上教学模式,充分发掘授课平台新功能,打造优质理论与实操课程,激发教学活力,展现各学科特色,多举措保证线上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积极筹备,保证线上教学有序进行

艺术学院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安排部署,精心组织教学,逐项落实责任,注重激发任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强化学生管理,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持续保持全院整体工作的良好状态。学院党政负责人也高度重视线上教学,定期巡查授课状况,重点关注师生状况,随时保持沟通联络,以确保全院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做到零差错。

为了保障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艺术学院积极协调、快速部署。确定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后,学院领导第一时间同各教研室进行了沟通交流,根据以往线上授课经验,就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新布置和要求,以便做好各在线教学平台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多次强调线上教学要在保证授课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合理借鉴网络资源,做好备用平台的熟悉和掌握。

截至目前,艺术学院线上教学稳步实施、有序进行。各专业所有课程均已实施线上教学,各门课程任课教师情绪饱满、准备充分,同学们学习状态积极认真。各专业通过视频回看、老师直播、线上讨论、发布在线作业、作业互评和自评等方式组织开展教学,学生们积极配合、参与互动,在线教学总体效果良好。

因势而新,线上教学步入常态化

线上教学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的教学形态完全不同,不再是传统教学的物理空间教室场所内师生聚集一堂面对面的教与学的行为,二者在时间和空间条件都有实质差异。艺术学院因势而新,理清了线上教学的内涵与本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主动学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整合教学资源,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坚持讲课、交流互动并重,辅以适度宽松但细致规范的教学管理保障,最终达成教学成效。基于这种理念,艺术学院全体任课教师心态开放,积极探索新教学法,从专业角度探索和研究如何提升线上教学效果,保障线上教学的高质量与常态化。

在线教学管理监督常态化

艺术学院不断加强在线教学的质量效果评价与问题反馈,充分发挥学院的二级督导督学功能,通过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总结以及各教研室的工作汇报,强化了在线教学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监控,确保了在线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师信息化教学常态化

为了能够保证线上教学质量,艺术学院各教研室教师精心备课,创新设计教学方案,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线上教学过程中,通过直播、在线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在线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保证了教学效果。

基于艺术学院各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性特色,学院教师也不断探索新教学形态下的教学模式,例如需要进行调研实践的课程,教师们创新教学手法,以新实践方式弥补无法线下实践的不足;需要学生运用工具的课程,教师们在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中开启视频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学示范,在学生进行实践时进行指导;需要用电脑完成实践练习的软件课、专业设计课程等,采用屏幕共享进行指导。

图1 广告学专业《影视广告》课程直播与社会课题讨论环节

图2 《设计心理学》课程创新“体验式情感调研”模式

学生智能化学习常态化

目前学生更易接受、更加适应了“互联网”学习的新形态,也极易接受网络学习平台与手段。线上教学开展以来,艺术学院教师精心组织在线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来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线学习的时候,看课件更清晰,听声音更清楚,互动也活跃多元,课后学生可随时回看以查漏补缺,能有效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

图3 解答学生问题、及时与学生互动沟通

课程思政,传递弘扬精神力量

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艺术学院依托专业特色继续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通过线上平台组织专业教师学习和培训,继续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教师自身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认识与专业素养,把握线上教学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融会贯通,以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专业观、责任观、价值观的教学效果。

图4 马凤娟老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

以艺载道,推进线上美育教育

线上教学工作开展以来,艺术学院教师基于美育的经典思想,依托学科在推进美育工作中发挥的独特功能,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侧重审美素养评价,推进线上审美训练与审美素养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以艺术常识和艺术技巧为起点,注重审美能力的锻炼,从跨文化理解、引导式教学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实践,继续深耕“美遇山海”内容与相关工作,通过线上继续探索美育在新时代的扩展内涵。

在黑白木刻版画选修课中,由于学生是来自全校不同学院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的绘画练习。因此,在课堂进行示范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李京航老师在课堂上按步骤讲解示范,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训练和审美素养。

图5 李京航老师对版画进行讲解示范

美育教育是学校展示办学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美育教育不会因授课场所的变更而停止,今后艺术学院将不断提高美育教育的创新性和时效性,推广优秀教学案例,以美赋能、化美为力、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真正发挥美育教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艺术学院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创新线上教学机制,确保教学工作平稳运转,学生们也秉持认可和鼓励的态度,对老师的评价普遍较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线上教学整体状况的把握还有待完善,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践上仍需进一步锤炼和提升。希望通过本学期的线上教学实践,总结数据,查漏补缺,继续深化创新艺术学院今后的线上教学工作,也期待教师与学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共同努力推进线上教学不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