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至7月,我院青年教师田恩农博士参加了“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和稀有金属成矿”野外现场会。该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福元院士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汝成教授倡议召开,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承办,旨在探讨喜马拉雅花岗岩-伟晶岩型稀有金属资源潜力的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该会议参会方式为邀请报名制。
在考察现场会期间,田恩农博士同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国内15家单位50余位专家一起,从拉萨出发途径2市6县,重点考察了然巴、康马、告乌、顶嘎、查亚山、热曲、普士拉等多个稀有金属花岗岩岩体,并与大家一起登上海拔5600米的琼嘉岗,详细观察了大规模分布的锂辉石伟晶岩,系统认识了喜马拉雅地区典型的淡色花岗岩和稀有金属成矿特征。在考察活动期间,田恩农博士与各位专家就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田恩农博士在会后还参加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稀有金属资源现状与远景评估”专题科考分队的野外考察。与中国科学院吴福元院士和南京大学王汝成教授和他们课题组一行,对热曲、普士拉、吉隆和告乌等锂铍铷铯稀有金属成矿相关岩体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和系统的采样。在野外考察期间,他们对野外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毫无保留地将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和稀有金属成矿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经验传授给青年学者,同时也对下一步田恩农博士参与的科研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项目正式启动于2017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该项目启动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其中探明青藏高原的资源储备是此次青藏科考的重要任务之一。稀有金属包括锂、铍、铌、钽、铷、铯等元素,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诸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16年以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稀有金属成矿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带已获得重要认识。这是我院教师首次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相关活动,不仅加强了我院与国内优秀同行单位的联系和合作,也为我院科研工作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和思路。

考察然巴淡色花岗岩和稀有金属伟晶岩

考察成员在海拔5600米琼嘉岗观察锂辉石伟晶岩

吴福元院士(中)、王汝成教授(左)与田恩农博士(右)在海拔5200米珠峰大本营合影

考察期间,田恩农博士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李建康研究员(左)和我校校友郑义(右)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