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硕果累累,又到一年开学季。即将步入大一的新生们,背着厚重的行囊,脸上带着奔波的疲倦与对新生活的憧憬来到了他们即将生活四年的地方――河北地质大学。在这里,他们可以选择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学霸,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天高任我飞”的旅游达人,还可以选择做一位“一呼百应”的领导者,拓展自己的人际圈……总之,“我的大学我做主”。每个人都可以铸造自己的明天。
乐观独立,孤身来校
大学是很多人第一次离家,所以大多数新生都有家长的陪同。然而,记者们在采访时,发现一个独自从江西宜昌来到河北地质大学的女生,她的名字叫李琳。路途遥远再加上她是第一次离家,当我们问及她父母是否会担心时,她笑着回答道:“刚开始肯定不放心,但现在不会了,因为我已经安全到达了。”从她轻松愉快的语气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已经快速适应了新环境。
经过一天的时间,李琳对这所她即将生活和学习四年的大学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提到对校园环境的看法时,她说:“学校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大,不过宿舍情况还不错。”谈到为什么选择河北地质大学,她自豪的说,“这是省部共建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大学。虽然优势学科是地质和经济,但是我也通过学长学姐们了解到河北地质大学的广告学很不错,因此选择了广告学。”
大学是一个可以让学生们快速成长的地方。面对军训第一课,李琳谈到她也曾在高中时经历过军训,对大学的军训也不会有过多担心。她认为军训最大的意义是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众多社团,她更偏向新闻类的。谈到她对自己大学生活的目标,她决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选定目标,从一而终
在寻寻觅觅中,记者们发现了一位非常活泼开朗的女生――高原。“青藏高原的高原!”,她这样介绍自己。高原来自唐山,将就读计算机专业。记者们问道,“为什么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呢?”她告诉记者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和母亲起过冲突,母亲希望自己选择教师类专业,可因为自己喜欢计算机专业,最后在自己的坚持下如愿以偿。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父母的陪伴,这是新生们面临的挑战。当然,这也是成长的标志。高原是第一次离家,她表示会想家。但学校和家的距离并不是很远,这点给了她和家长一丝安慰。问及宿舍情况的时候,高原表示,她觉得大学宿舍比高中的宿舍大很多,因此她觉得非常满意。此外,她也因即将迎来新舍友而感觉既紧张又期待。
高原即将迎来的大学生活也是充满了期待。既然身在学校,还是要以学业为主,精彩纷呈的大学风貌并没有打乱她的学习计划,她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依旧非常强烈,甚至参加社团也要考虑到要与专业知识有关。可见,她非常希望能够深造专业知识,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人才。
儿女在外,父母担忧
初来河北地质大学,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感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记者们采访到了高原的母亲,她表示学校还不错。
首先,在孩子高考填报志愿时,她就已经对学校有了初步了解。她谈到,河北地质大学的前身是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教师团队也十分优秀。经过自己的了解和其他老师的推荐,她帮助孩子选择了河北地质大学。其次,走进学校大门,她感觉清新、愉快。通过图书馆等建筑更加了解了河北地质大学的文化。对孩子来到这里上学这个决定,她觉得很满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女是每位父母的心疼肉。对于儿女离家读大学,父母也是充满了担忧。他们会担心孩子一个人能否适应大学这个“小社会”,是否能吃好、穿暖等等。
高原的母亲对孩子的生活也是有所担心。同时,她也对孩子的学习有所担忧。她觉得大学的管理制度与中学时不同,会对孩子能否自觉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此外,大学与高中时期学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学主要注重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大学更注重的是实践。她考虑到孩子能否学以致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记者们通过一天的采访,看到了走在校园里朝气蓬勃的新生们,也看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家长们。新生们都将在这里度过他们人生重要的四年。记者们衷心祝愿这些刚进校的大学生能拥有精彩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