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毓德,我校2016年度科技创新之星;曾获科技创新类省级特等奖,省级二等奖,成功申报三个国家专利,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一个,省级科研项目三个。
初次尝试,兴趣使然
赵毓德是一个喜欢观察周边事物,并且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人。在高中时期,由于接触了化学、物理等数理知识,他对这个世界更感兴趣,并采用“审视”的角度去察看。他喜欢“拆”一些东西,喜欢创造,觉得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创新,“是一件很爽的事”。他并没有很多其他的爱好,平时只是喜欢看一些科技类的书籍,玩玩数独。在大一时,赵毓德跟志同道合的队友、伙伴,一起创造了“基于信息自动化的教室处理系统”。用他自己的话说,和同伴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是一件充满成就感的事情”。对于生活,他时刻都在准备着,因为所有的想法和创造都来源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发现和改进。他细心,同样也热爱创造。
脚踏实地,敢拼敢搏
在赵毓德前进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有过挫折,也有过迷茫。对于那些曾经困扰过他的,现在的他已经可以笑着调侃。但依然不难想象出连着通宵七天的疲惫,和创作遇到瓶颈时的烦躁。当记者问道怎样形容自己时,他思索了一会儿,说出了:“钻研,踏实。”这两个词语基本可以解释赵毓德身上闪闪发光的原因。他可以自己一人在物理实验室里孤独而又安静的钻研着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他可以在学习与自己的兴趣之间合理平衡;他也可以紧追在老师身后以解自己的知识之渴。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遭遇过很多的困难与挫折。但是他用自己的钻研与踏实克服了它们,并证明了自己。他不怕输,也从未想过赢。他只相信一切的付出,都会有相应的回报。
在与赵毓德交谈的过程中,他多次提到了“志同道合”这个词。在他心目中,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有他一个人,那么这些想法是无法落地成真的。一切成功的根源都来自于一群与他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想法,共同的信念。他们热爱科研、热爱创造。正是源于这些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却与赵毓德志同道合的伙伴,他才能将自己的困难、盲点一一击破,最终收获成功。也正是在他主动寻找这些伙伴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一起熬夜、一起成长、一起钻研的惺惺相惜;是互相帮助,互相收获,互相给予的深深情谊。他们一起扛过了不分日夜的煎熬难关,一起冲向了属于他们的胜利终点。
以梦为马,莫负韶华
当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时,赵毓德腼腆地笑了。“我是一个随性的人,想要考研,当然也要继续坚持着自己的兴趣,搞搞科研。”在他的未来规划里,他的兴趣一直都在。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赵毓德一直谨记着自己的兴趣,自己那从一而终的梦想。他对记者说,“兴趣的比重是可以更改的,但它是一定要存在的。”从这句话中,记者们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赵毓德对于创新科研的热爱。而对于一些有想法,却犹豫不决的人,赵毓德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敢实践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类:怕失败、没时间、中途会放弃。但是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只要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有问题就及时解决,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和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不用在意大众的眼光,更不用在意未来的成败。坚守自己心中的想法,深知自己热爱的方向,大步向前,趁这一望无边的美好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