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2018,优秀毕业生】越努力,越幸运——会计学院优秀毕业生杨沛业

发布时间:2018-06-13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孟雨晴、吕近赛、姚盟盟   编辑:王苏欣

 

杨沛业,会计学院2014级学生,在校期间修完双学位审计学和法学。现已考取国家会计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

主要成绩:

2016年独立完成书籍《学习与教育之浅析》出版;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品格优良,被评为校“读书之星”,2017年12月入党。

 

又是一年夏季,给火热的天气降低了些许温度的,是伤感的别离。大四毕业生走了,带走了自己的知识、回忆,留下的是宝贵的经验。记者们们就此,进行了大四优秀毕业生采访,希望通过他们对于大学四年的得失,能够有所收获,有所领悟。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向优秀毕业生学习,倾听他们的故事,思考他们的叹息。

繁华喧嚣中,认清自己

作为一名学生,本职工作还是学习,杨沛业用自己大学四年的经历,告诉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好大学四年“低成本,高质量”的专业学习课程。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也很重要,但最基础的就是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课余时间,还可以为自己的大学生增添一些色彩,比如写作、参加各种竞赛和社团活动等。

刚进校园的时候,被高中生活压抑久的心一定会异常兴奋。但他通过他的经验告诉大家,当你真正要走向社会,面对企业的时候,你参加活动所锻炼出来的能力可能会对你有帮助,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企业、社会所看重的、需要的还是你的知识、专业技能。

对于专业学习,他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专业课学透,这就需要下功夫,以及学习方法得当。除了课程的学习,还要多看一些有关专业的书籍。一开始,专业书晦涩难懂,读不懂,读不透没关系,这需要自己一点点知识、能力的积累。同时,平时还要多思考有关专业问题,锻炼逻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杨沛业也很看重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确,大学的教育、授课方式和我们从前初高中的教育不同。大学生,更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书本不再是把知识现成的放到你的面前,让你背下来,这样简单生硬,而是学会自己去运用。这些,其实对于正处于迷茫期,有很多学习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同学,很有帮助。面对新的大学生活,有人可能会有些手足无措,在新鲜、兴奋过后,有些问题不知怎么面对,怎么解决。

明白做人,健康成长

在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际交往。人们都说,拥有幸福人生的关键,是有良好人际关系。同样,拥有美好的大学生活,也需要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处理好人际关系。在这方面,他说了三点:换位思考、学会沟通、知道人无完人。

在网上说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一个常见的话题:要不要合群。而杨沛业说起合群问题时,他首先提到的,就是要保留自己的底线。合群没有应不应该,或者对与错。作为一名大学生,很多人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应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精神独立。独立不代表不合群,他说,用周总理的话说,就是“求同存异”。

大学里,逐渐会遇到需要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孤独感是必然的,痛苦也是必然的,但人在痛苦中才能成长更快。“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人之话并不无理。

杨沛业在201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而说起入党,他说,现在很多人把入党当成简历上的一条指标,像各种资格证、等级考试一样。其实党员是一辈子的事情,是要奉献自己的一份沉重使命,不应该功利性的去看待它。党员,是国家的“政治中坚力量”,是理想最为坚定的一支有力队伍。

说起对大学生活的感受,杨沛业还说:“大学,虽环境自由,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健康。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虽这些听起来容易,但坚持并成为习惯却十分不易。”

对于读书,杨沛业给予我们启示:你读过的书里藏着你的福气,它终究会在你的言谈,你的举止当中体现。所以,年轻人,别太功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大学四年的时光在记录着每个奋斗成长的足迹,更是在催逼着奋进的步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每一个忙忙碌碌的晨昏,都有着脚踏实地的人们,去播种新的希望,去孕育新的希望,去谱写新的辉煌。大四的学子们虽离开了,但他们留下的东西,值得我们用时光去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