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介绍:
大学数学教学团队以老中青结合的方式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共30人。学历构成为: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5人。职称结构为:教授4人,副教授16人,讲师10人。45岁教师以下22人,占比73%,中青年教师为课程团队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中有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模范教师1人,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师标兵4人,校级青年教学骨干3人,石家庄市优秀教师1人,石家庄市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石家庄市第二批“十百千人才工程”教育人才1人。
团队带头人段生贵教授,数理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模范教师,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现场统计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高校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8年,参与的项目《加强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建设,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9年,参与的项目《“CCATV”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主持的项目《网络环境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团队成员曹南斌副教授,数理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河北地质大学教师标兵,河北省现场统计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数学会理事,河北省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高校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7年,参与的项目《网络环境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参与的项目《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应用统计专业建设》获河北省统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3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和新工科建设项目,主持河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教改项目1项,建设1门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团队成员康娜副教授,数理学院高等数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河北地质大学教师标兵。2008年,参与的项目《加强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建设,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9年,参与的项目《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学教学辅导体系研究与实践》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获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数学教学竞赛二等奖;2017年,参与的项目《网络环境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教改项目1项。
团队成员张玉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4年,获“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数学教学比赛”一等奖;2014年,获“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一等奖;2014年,获“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组一等奖(全国共5人);2015年,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华北赛区特等奖;2015年,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主持1项河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1门河北地质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团队成员赵永强教授,河北地质大学副校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石家庄市优秀教师,石家庄市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石家庄市第二批“十百千人才工程”教育人才,石家庄市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运筹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数学会理事,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石家庄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教学团队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几年,引进四名博士,选派九名教师外出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
教学团队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坚持举办教学名师“精彩一课”、教授公开示范课,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视优秀青年教师的选拔,遴选“教学新秀”,推荐参加校级以上教学竞赛活动。
教学团队开展卓有成效的课程组教研活动,开展现代化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教学研究制度,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使教师学会教学、学会改革、学会创新。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通过教研活动、参加会议、培训、比赛和学习交流,使青年教师明确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
教学改革特色
团队设置特色:以教学竞赛为驱动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相比于原有的以“教学研讨”和“教学活动”为驱动的教学团队建设,本模式对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中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具有显著的效果。一方面,青年教师通过参加竞赛、进行资源建设等手段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教学自信,真正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另一方面,中年教师通过课程示范、理论研讨提升了理论水平,增强了教改动力,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从2014年至2019年,教学团队中有26人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团队涌现出省教学名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有44人次在各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获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华北赛区特等奖4项;河北省高校数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5项。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5项,河北省教改项目3项,建设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课程特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科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各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在科学研究和各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直观和想象力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设全校范围内的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选修课,结合学校“仰山慕水”计划中的数学讲座,普及数学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在教学环节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突出对应用案例的讲解,结合学生的课程展示、课间5分钟、小组学习等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网络课程论坛、课程QQ群、手机APP等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课外辅导体系,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上所学知识。
创新的教改措施:
开发了大学数学考试系统和考试预约系统。考试系统中增加了主观题目答题过程的拍照上传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因为数学符号录入困难而导致数学在线考试难以推行的瓶颈,真正做到了无纸化,极大的节约了考试成本;考试预约系统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复习进度预约考试时间,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随机组卷模式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
构建新型的课程考核方式及学生成绩综合评价体系。逐步构建了以“课堂表现”+“在线阶段测试”+“课程展示”+“期末考试”为核心的评价方式。依托在线考试系统和考试机房进行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解决了大规模考试导致的资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课程展示环节,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把所学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变了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评价的传统模式;随机组卷模式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促使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自2002年以来,我校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到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选拨方法、培训机制。编写教学案例,使数学教学建模思想融入日常教学;在评价方式中加入课程展示内容,考察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资源建设:建设“互联网+”背景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针对网络形态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完成了立体化资源的建设。近几年,教学团队编写了《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学习指导》、《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训教程》、《线性代数基础教程》等教材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教材中融入了数学文化思想、应用实例、数学实验等;利用大学数学教学平台建设了配套导学视频、微课、试题库、案例库等网络资源;在平台下完善了四个模块建设:教师教学空间,学生学习空间,发展性评价系统及课外辅导系统。
在试题库的建设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因材施教的理念,依托教学平台,建设不同层次的在线题目,以适应不同层次模块教学和考试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建设,《高等数学》课程共建设了123个知识点,试题约8000道,《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别建设知识点61个和70个,试题分别约3000道。目前,大学数学课程已经全部实现在线训练和考试,大学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教学:建设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为辅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兴趣和能力,锻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建设了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等数学应用赏析》,目前全校一年级学生在线学习、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课程展示的一部分。
成果推广情况:
一、从2014年开始,大学数学教学平台正式在全校新生中投入使用,目前运行良好,不论学生,还是教师都享受到了平台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实施分级教学,更有利于任课教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改善。
二、大学数学立体化教材—《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学习指导》、《线性代数基础教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训教程》等教材和参考书已经投入使用,通过5届学生的使用,效果良好。
三、《数学文化》选修课已经开设15个轮次,选课学生达到3000余人,达到了普及数学文化的最初构想。《数学建模》课程每年都开设,为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所取得良好成绩提供了坚实的知识保障,近6年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68项,其中国家级奖18项。近几年的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100余项。
四、以竞赛驱动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效果,教学团队中有26人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有44人次在各级教学竞赛中获奖,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六项,河北省教改项目三项,河北省精品在线课程一门。
五、以“课堂表现”+“在线阶段测试”+“课程展示”+“期末考试”为核心的课程评价方式已经成熟,目前整体应用于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考试实践,通过近三年的成绩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六、考试机房投入使用之后,承担了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所有阶段测试及期末考试均在考试机房进行,每学年安排考试场次近500场,有约26000人次进行了预约考试。
七、河北省在线开放课程“高等数学应用赏析”,目前全校一年级学生全部在线学习。
八、因为教学成果突出,代表学校在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向省内同行做主题发言;教学团队受邀赴烟台大学做教学示范课和教学改革经验介绍;北京联合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石家庄学院等多所省内外高校专程赴我校考察及学习;由于教学竞赛成绩突出,于2017年作为河北省数学微课竞赛的组织单位,承办了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河北赛区评审会;2018年在河北省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段生贵教授做了主题报告,得到了与会高校的广泛关注;2019年在高教社、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融合创新、加快一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上,康娜老师做了主题发言,介绍我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和经验,得到了国家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李继成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华北理工大学刘春凤教授的高度评价。

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坚持教学为中心,以本为本,坚持四个回归,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为主线,通过国家级、省级和学校各类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的带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团队建设,精心打造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建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抓教学改革,近一步突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核心的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地位,依托河北省精品在线课程《高等数学应用赏析》,突出课程的应用性,通过裁剪实际案例,提升课程的应用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以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为重点;突出数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入手,在学生分析能力的训练上下功夫,针对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特点,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提高团队教师教学水平。大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和进修,要使青年教师了解所教授学科专业的现状和前沿,及时更新数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教学手段,重视数学实验教学;完善以教学竞赛为驱动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继续鼓励团队青年教师通过参加竞赛、进行资源建设等手段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参与教学改革增强自身教研能力;通过“名师示范”、“优秀教师公开课”等形式发挥团队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争取在未来的五年内使教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各种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加强课程建设,打造金课。在目前学校的大学系列课程教学中,课程理念正在转变、课程建设初见成效、实验教学得到强化,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要继续深化课程理念、完善制度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引导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管理,充分发挥教学平台和在线课程的作用;课程教学内容要具有前沿性、教学形式具有互动性,教师要认真花精力备课,讲好每一堂课,使学生课上课下要花时间思考和运用,争取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有双边收获;积极推广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坚持“能力导向、项目驱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持续推进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激发老师们参与课程建设、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让团队成员回归梦想,回归初心。
以本为本,让学生回归课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回归常识、回归学习的本分,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核心,坚持“能力导向、项目驱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持续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要适当对学生增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兴趣,真正把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要继续完善以过程考评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完善网上资源,申报精品在线课程和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依托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内容,建设课程精讲、数学软件使用、应用案例赏析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更多高质量的网络资源。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数学软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教学团队打造品牌教材,集中体现团队的特色和实力。教材建设注意特色性、前沿性、实用性、系统性。计划把大学数学系列教材打造成精品教材。继续申报精品在线课程和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力争在建设期内再建设两到三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和若干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