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锦轶研究员应邀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2-05-08   来源:地球科学学院   作者:   编辑:

应科技处、地球科学学院、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锦轶研究员于2022年4月30日上午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东北地区地壳结构构造主要问题的初步探讨》的学术报告,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和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等兄弟单位人员共同参与。报告由地球科学学院李英杰副院长主持,徐备教授和广大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及校外参会者共150余人参会。

李锦轶研究员首先从中国东北及其毗邻地区构造分区引出现今地球表层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与大陆旋回及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构造域、花岗岩与山脉隆升,详细介绍了东北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西拉木伦缝合带构造演化以及中国东北构造单元划分。李老师的报告不仅提出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划分方案,还为年轻一代地质工作者指明了研究方向。

报告内容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吉林大学裴福萍教授就吉黑东部石炭纪蛇绿岩及其分布提出问题和交流,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调中心辛后田研究员也就中国东北构造单元划分展开了交流讨论。本次报告还为国内各兄弟单位研究人员的交流合作、学生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学术平台,也不断提升了我校的影响力。

报告人简介:

李锦轶,构造地质专业理学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自从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以中国北方造山区为主的中国大陆古造山区地壳结构构造及形成演化的研究,足迹遍及除了青藏高原南部的中国陆地主要山系和盆地,对俄罗斯的外兴安岭及斯坦诺夫岭、外贝加尔地区、萨彦岭、阿尔泰山脉,乌孜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天山,蒙古西部阿尔泰山脉和中部巴彦洪格尔山脉,欧洲中部海西造山带和阿尔卑斯造山带,美国的科底勒拉山脉以及加拿大的纽芬兰加里东造山带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察研究。获得了一批野外地质和室内定量研究的新资料,对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构造及其形成过程,以及陆内山脉的降升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倡议并初步开展了以构造变形为主要约束条件的大陆构造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62篇,专著1部,主编出版了1:250万中国大型变形构造图及说明书(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