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评价改革 > 正文

走进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领悟红色抗大精神

发布时间:2023-08-21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徐光惠   编辑:王文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精神,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共建发展,2023年8月18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7名教师和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6名教师共同带领在邢台临城实习基地的210余名学生,奔赴抗大路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进行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抗大路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位于邢台市西部60公里的太行深山区。抗日战争时期,前南峪村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所在地,“抗大陈列馆”就坐落于此。前南峪人传承红色抗大精神,发挥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对所在太行山进行了综合治理,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抗大,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亲自创办的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1936年6月1日至1945年11月艰难办学期间,先后培养出20多万名文韬武略、英勇善战的将帅人才和出类拔萃的政工干部,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社会实践教学分为5组,由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一起带队,从临城实习基地出发,途径抗大路到达抗大陈列馆。正值盛夏的抗大路,沿线群山起伏,路旁林木茂盛、山花盛开……,在抗大路,思政课教师给同学们介绍这一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的公路,是一条致富路,也是一条10余万人受益的“连心路”,全长48公里,沿途串联起3个乡镇38个村,服务村镇物流运输方便了农产品外销,还将附近旅游资源整合了起来,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实现了乡村振兴。结合随处可见的“抗大”红色元素、抗大主题雕塑,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新时代发扬抗大精神的思政课。

在抗大陈列馆,同学们在序厅学习毛泽东同志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校训;在主题厅了解抗大四个时期的历程:从陕北创建时期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在抗大传播讲解第一课,经过总校约5000人合编向敌后战区的东征,到达邢台浆水办学期间隆重举办纪念建校5周年活动、进行反围剿大扫荡,再到战略反攻阶段返回陕北绥德时期,筹办东北军政大学、开展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与声势浩大的大生产运动。抗大及抗大分校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军事教育和国防教育人才,很多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政治、经济、文教、科技、交通、外交等行业的骨干人才;在今日前南峪展厅,抗大精神为当地应对灾情建设、脱贫建设以及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大所锤炼和锻造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联系实际和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思政课。

2023年暑期,师生纷纷奔向各地的乡村、社区和企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亲身领悟红色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了组织好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编写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和实践手册》。此次思政课暑期实践教学,将思政课课堂搬到了学生实习基地周围,将红色文化、地质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内容,是我们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共建,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学生专业实习相融合的一次探索,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丰富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引导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也有助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