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云端教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精心构建空中课堂,齐力演绎教育初心

发布时间:2022-04-27   来源:教务处   作者:教务处   编辑:

2022年的春天来的似乎比往年更晚一些,也更急促一些。亦如忽然搬上云端的课堂,没有了叮铃铃的上课声,没有粉笔留痕于黑板,没有了面对面的教诲,老师们将鼠标化成粉笔,屏幕化成黑板,用网线将一个个知识汇成清泉,滋润着每个学子的心。“学生不停学,教师不停教”。土地学院的老师们积极应对线上教学带来的挑战,主动掌握线上教学的方法与技术,不断探索多元化线上教学模式,按照教学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线上授课。线下的精心备课,造就线上的精彩纷呈。老师们通过构建课前沟通、课堂教学、课后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线上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课前精心备课,搭建高效云课堂

相比线下教学,影响线上教学的因素更多,比如连麦申请等待时间长,网络突发状况多等,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课前必须“做足功课”。老师们加班加点备课、录课,不仅备学生备教材,而且备平台备线上教法,课前认真筹划,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努力打造线上“金课”。

教学转战“线上”,老师们第一时间挑选了适合课程属性的教学平台,围绕学生科学搭建专属课堂。学习通、QQ平台、腾讯会议、钉钉、雨课堂……,老师们在线上设计了各自的课程门户、课程专属的会议厅和直播平台。建立在2020年和2021年积累的线上教学资源与经验的基础上,“主播”们更加从容、也更有信心。

图1各课程门户和课程会议室

课上灵活教学,玩转线上课堂

课堂教学环节,为防止学生放飞自我,老师们采取签到、主题讨论、随堂练习、投票、选人等活动,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们认真听课思考,积极参与教学。即便是在线上,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分组合作、案例探究、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努力启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自学和表达能力。针对设计类课程,张红娟老师运用问题导向式、师生互动式、案例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程流畅而富有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玩转设计。

线上教学的效果好坏与同学们参与度息息相关,不能在教室面授不等于不能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们通过实时查看学生参与教学统计数据,特别是“反刍比”和“完成时间”,随时跟进学习进度,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点的学生,采用一对一私教、QQ电话的方式进行访谈和跟进,并为其“私人订制”课后作业。

图2不同教学方式与教学追踪:设计类课程直播(左上)、翻转课堂中学生的体会(左下)、对学生学习时长和反刍比的追踪(右)

课后问诊把脉,保障教学效果

教学不是独角戏,需要有学情的及时反馈。老师们通过听课统计、课前测试、课后作业等形式及时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把脉,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在群直播讲解答疑,并将其中的典型案例转发至讨论区互学,并以互评的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在互评中强调公平公正诚信原则,渗透思政元素。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老师们关注每位学生参加课程的情况,发现异常者会单独联系询问原因,针对性解决问题,做到不落下任何一位学生。对于实践操作性强的软件课程,课后辅导是难点,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高彦丽、王淑芬和刘兴冉等GIS实验课程老师采用课后答疑、远程协助等方式,耐心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了达到对学生学习的全覆盖,每次课后张侠老师都及时将课堂参与情况反馈给全体学生,对有问题的学生电话单独沟通,查找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督促他们按照教学进度跟进。

图3老师和学生们的课后答疑和交流

以学生为主,构建课后反馈机制,确保学生满意。为了充分了解学情并及时对线上教学存在问题进行修正,老师们发放线上课程调查问卷,及时得到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以学生更喜欢、效率更高的方式开展教学。

图4线上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线上教学与管理,土地学院的老师们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付出了比线下教学更多的精力,积极探索教学思路与方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尽职尽责,用爱心和耐心,点燃了学生前进的指路明灯。

结语:

教学无止境,教育永远在路上。庆幸的是在互联网全覆盖的今天,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克服了空间上的距离,搭建出风格各异、操作性强、更加人性化的空中课堂。有很多同学都在问,“老师,如果线下教学,能不能同步开放线上教学资源?”相信越来越多的同学体验到了线上教学资源随时随地、可反复学习的优势,也是对线上教学资源、效果的充分认可。线上教学或许有些许不便,但将来恢复线下教学时,线上教学的知识和记忆依然如料峭春日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