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预告 > 正文

【信息预告】郑晓东教授学术报告会——数据驱动的非线性智能地震处理解释技术

发布时间:2023-05-09   来源:科技处、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   编辑:王文茜

报告题目数据驱动的非线性智能地震处理解释技术

报 告 人:郑晓东

报告时间:5月10日9:00、2:00,5月11日9:00,5月12日9:00

报告地点:南裙楼计算机实验室258

主办单位

河北地质大学规划处

河北地质大学科技处

河北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智能地球物理团队

报告内容:现代地震解释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非线性迭代映射驱动的地震特征提取技术、标准化机器学习驱动的地震数据挖掘技术、全流程深度学习驱动的地震人工智能技术

专家简介:

1.jpg

郑晓东,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为北京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1985年,在国内首次提出“非零偏移距地震资料的正演和反演”,在地震勘探开辟了AVO分析技术新领域,作为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创新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提出“地震反射和透射的统一公式和奇偶幂级数形式的近似公式”,为AVO技术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业界称“郑晓东公式”,马在田院士在纪念《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创刊40周年时,将该成果列为该刊物发表过的两篇具有国际先进性的文章之一,1993年获首届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1990年代,致力于复杂储层预测方法和应用研究,主持完成《油田开发地震新技术研究》和《高分辨率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成果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1997年后致力于海外油气田勘探开发应用,承担的委内瑞拉勘探开发研究项目获2002年/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主持完成《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盐下特低孔渗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地震预测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后,致力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主持完成《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研究及应用》,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006年后,结合承担的国家和集团十一五“海相碳酸盐岩”重大科技专项的课题,致力于探索非线性、非均质、低渗透、致密层、弱差异、薄互层储层定量预测和流体识别新途径,把非线性迭代和映射、分形和混沌、灾变和分叉等非线性科学理论引入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把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群体智能、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开辟了“数据驱动的智能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方向。主持完成的“数据驱动的非线性智能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19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主持完成的“人工智能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获202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2020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2017-2020年,主持完成5项涉及地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中石油集团技术研发和战略研究项目。累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首届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