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大 邮箱 English
  • 学校要闻

    青春筑梦西部 扎根基层沃土 | 我校53名青年学子奔赴祖国西部和乡村振兴一线,以奋斗之姿书写时代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13   资料来源:校团委    编辑:王文茜     

    近日,根据河北省项目办安排,我校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工作圆满结束,53名优秀学子怀揣理想分赴全国西部计划与河北省乡村振兴(西部计划河北地方项目)岗位。其中,3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新疆、西藏、云南、吉林、四川、内蒙古、重庆、广西,投身乡村教育、服务乡村建设、健康乡村、基层青年工作、乡村社会治理等领域;23名乡村振兴志愿者则扎根河北,在保定、邯郸、衡水、唐山、张家口、雄安新区等乡村振兴重点县域开展1-3年的基层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数字里的青春选择

    今年,我校西部计划官网报名人数307名,经过严格选拔,最终53名志愿者脱颖而出,录取人数增长为去年人数的2倍,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均创历史新高。他们以专业为基,以热情为帆,立志在西部热土和基层服务中贡献青春力量。

    政策宣传“全覆盖”,动员工作“有深度”

    为了让更多学子了解西部计划,我校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主题海报等多种渠道发布政策解读;在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设立咨询专区,解答各类疑问;特别举办“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分享会,邀请6名往届志愿者讲述服务经历,用真实故事打动人心。

    在思想动员方面,校团委组织各级团支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开展“西部计划”主题团日活动,弘扬新时代青年志愿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投身西部建设,同时将志愿服务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实现“服务西部”与“学生成长”的双向赋能。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举办座谈交流会,引导同学们坚定服务西部的决心。

    选拔机制“高标准”品牌塑造“扩影响”

    在选拔过程中,我校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严格落实共青团中央、河北省西部计划项目办的相关要求。通过学院初审、校团委复审、笔试、面试、体检、公示等程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选拔工作公平公正。最终遴选了53名志愿者,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比49.06%。

    为打造西部计划品牌影响力,我校实施“三个一”工程:一是打造一个新媒体专栏“西部计划•青年说”,二是建立一个典型人物库,深度挖掘优秀志愿者事迹,三是举办一场分享会,邀请服务期满志愿者回校分享,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未来,校团委将继续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人生价值,为毕业生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形成“服务-成长-就业”的良性发展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就业促进的有机统一。

    从校园到西部边疆,我校学子正以热血为笔,以奋斗为墨,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他们的身影,必将深深镌刻在乡村振兴、边疆发展的壮美画卷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2025西部计划志愿者,聆听他们的心声。

    我是2025届艺术学院李可施,目前服务于新疆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在这里,我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主要负责新闻采编、短视频制作、栏目策划等工作。在这几日工作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基层故事,也看到了新时代下边疆地区的发展与变化。这些鲜活的素材让我对“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创作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也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媒体工作的责任与意义。这段志愿服务经历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的机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将继续用镜头记录真实,用文字传递温度,为基层宣传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我是2025届经济学院王琪,目前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五团。从河北到新疆,三千多公里的距离,隔不断的是一代代人对家国的热爱。作为一名从河北来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新疆这片陌生的土地,正用它独有的温度,一点点熨帖我初来乍到的忐忑。在五天的培训中,我了解到了兵团屯垦戍边史和兵团精神,研学时我去到了屯垦博物馆,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兵团精神”不是教科书上的概念,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坚守,是“不与民争利,向沙漠要生存”的担当。未来的日子里,我愿做昆仑山下的一颗种子,带着燕赵大地的赤诚,汲取兵团精神的养分,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用青春的力量,为屯垦戍边的事业添一抹新绿。

    我是2025届法政学院的高磊,现服务于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镇政府。在镇政府,我参与基层调研,协助落地乡村振兴项目,为朝鲜族村民做政策宣讲、法律咨询,推动农民合作社注册与培训。借助专业优势,我用图文方式宣讲公共政策,便于居民深入了解。行走田间地头,我深切感受到基层治理不易。支部书记一句“你们来了,我们更有信心”令我动容。志愿服务让我学会倾听与沟通,也锤炼了组织协调能力。这里的乡情民意,将成为我努力工作的动力。今后我将紧密联系群众,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长白镇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我是2025届艺术学院王亚冲,现服务于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大悲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号召,激励着无数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大学时代总是在思考怎样可以更好地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毕业之际,我选择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大家庭,积极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今年8月份,我的志愿服务正式开启。在培训和服务期间,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为基层群众服务。在点滴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基层一线的熔炉中锤炼本领,努力提升自己,以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在基层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青春之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我是2025届法政学院的刘蕾,现服务于承德市兴隆县大水泉镇人民政府。在这里,惠民政策的红头文件会化作老乡家炕头的温度,法律条文要变成田间地头的家常话。镇政府的工作更多的是围着村民所做,真正落实了书本上的那句话——为人民服务。我学着用沾满泥土的靴子丈量乡村振兴的里程。那些曾经只在课本上出现的“基层治理”、“民生工程”,如今正在我经手的每一份通知、每一次走访中具象成鲜活的故事,未来我将继续在这里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让青年力量在基层工作中发光发热。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大道601号

    邮编:052161

    电话:0311-87208114(查号)

    版权所有  © 河北地质大学 Copyright@2016,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02650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