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大 邮箱 English
  • 学校要闻

    我校丁毅教授发现世界罕见低平火山口群

    发布时间:2019-06-17   资料来源:古生物研究院    编辑:王苏欣     

    河北地质大学丁毅教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北部的盆地发现世界上罕见的、典型负地形的、保存最好的和规模最大的火山口群——乌兰察布低平火山口群(图1)。

    乌兰察布低平火山口卫星影像图(图中小图多边形为华北克拉通范围,箭头所指是低平火山口的位置)

    丁毅教授陪同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右三)考察乌兰察布低平火山口群(照片背景为“大贾家”火山口)

    从2018年至2019年,丁毅教授四次考察了卓资县北部的盆地,通过野外考察和卫星影像的初步研究,确认在方圆180平方公里范围内存在近百座火山口,以直径100米-400米居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呈圆形或椭圆形、典型的负地形、保存完好、火山口内平整。从外观上看,每一个火山口均为“宽边平底的盘子”形状,口沿上堆砌着火山爆发崩落的火山碎块,经鉴定均为汉诺坝橄榄玄武岩碎块,这说明这些负地形的火山形成晚于汉诺坝橄榄玄武岩(渐新世之后);“盘子”口沿的坡度为8-12度;火山口的深度为25米左右(从火山口底部到火山口上部平面距离)。目前还无法确定火山口管道中的成分,但从世界研究资料上看,多为基性或超基性岩,不排除是金伯利岩。因此,深入研究这种类型的火山口,对于认识超基性火山口的地貌形态,寻找与超基性火山岩有关的矿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平火山口(Maar)是指一种在地形上呈低平或负地形、成群出现、规模小、火山口内或周围堆砌着盖层碎块环、直径几百米的圆形火山口。它由深部较炽热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的地下水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汽热岩浆爆发的产物。它是由德国科学家Steininger于1921年命名(德语“Maar”来源于拉丁文“mare”,即海的意思,是德国莱茵地区的人们对湖泊、沼泽的称呼)。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大道601号

    邮编:052161

    电话:0311-87208114(查号)

    版权所有  © 河北地质大学 Copyright@2016,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02650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