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30日,我校联合石家庄市科协、藁城区科协、石家庄市科普中心等单位,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暨“高质量自然科普进校园”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普月系列科普活动。期间共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3场,覆盖石家庄69所中小学及3个基层社区,直接服务青少年及社会民众超1.4万人,依托专业而生动的科普服务,为公众搭建起接触科学、探索自然的桥梁。

线上“科创筑梦”云课堂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科普资源共享。9月17日,地球科学学院张维婷副研究员带领10所小学的3882名学生“探秘奇妙的古昆虫世界”,通过昆虫化石标本展示、拟态昆虫形态讲解,将恐龙时代的昆虫知识具象化;9月23日,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讲解员苏妮带52所小学的7814名学生“云游”高校实验室,演示pH试纸测水酸碱性、分析天平精准称量等实验,用童趣语言解读仪器功能与科学原理,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线下活动聚焦地学特色,兼顾知识传递与互动体验。9月25日,我校与藁城区科协联合主办了高质量科普大讲堂暨自然科学展览进校园活动,并在藁城区第八中学挂牌首个“中小学科普实践基地”。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闫佰忠教授在藁城区第八中学开讲“水热共生”地学科普课,从“一滴水、一度热”切入,普及地球资源保护知识;同日,我校在藁城区第八中学小学部开展自然科学专题活动,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等9大科研平台共展出实验器材与自然主题科普展教品26种,让学生们近距离观摩操作的同时,还配备了专业讲解员的现场互动。

基层科技志愿服务同步推进。我校9支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分赴石家庄高新区、裕华区等区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累计服务545人。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服务队以动画、趣味问答等形式在多所小学开展了台风科普,让学生们充分掌握了避险技能;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服务队走进太行佳苑社区,讲解地球构造与地质灾害预防,针对老年人科普防火知识,解答地基沉降、家电节能等民生问题。
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是我校集中发挥高校科普资源优势、助推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的生动实践;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科技服务的校地合作,推动常态化、特色化的科普宣传,为助力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发挥更多高校科学普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