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大 邮箱 English
  • 基层动态

    我校地球科学学院教师及校友参与的研究成果获评2024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

    发布时间:2024-12-20   资料来源:地球科学学院    编辑:王文茜     

    12月2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2024年度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在北京举行。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岩浆碳酸岩和高价值稀土矿化带新发现、青藏高原中部非均匀地壳变形演化及其大型断裂带的控制作用等成果获评“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地质科学院2024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名单

    序号

    牵头完成人

    单位

    成果名称

    1

    侯增谦 王学求

    部深地实验室、院部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岩浆碳酸岩和高价值稀土矿化带新发现

    2

    李海兵

    地质所

    青藏高原中部非均匀地壳变形演化及其大型断裂带的控制作用

    3

    刘 凯

    院部

    断裂控制型带状地热资源识别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4

    范晨子

    测试中心

    激光剥蚀质谱原位微区元素定量分析技术研发及应用

    5

    尹继元

    地质所

    增生造山带典型地区岩浆演变揭示俯冲极性、物质性质转变取得进展

    6

    肖昌浩

    力学所

    桂西右江地区新类型钨锡矿床找矿突破

    7

    曹文庚 郭华明

    水环所

    华北平原地下水砷氟异常识别-预警-修复关键技术

    8

    王 楠 刘治博

    资源所

    藏西北陆相火山岩区发现首例中新世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

    9

    李 勇

    物化探所

    5000米深全区多源电磁精细探测关键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

    10

    仝亚博 杨振宇

    力学所

    青藏高原多块体持续汇聚背景下地壳运动与构造演化耦合机制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岩浆碳酸岩和高价值稀土矿化带新发现成果由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牵头,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先导项目《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中-重稀土成矿条件与战略新区预测》;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白云鄂博以西地区中–重稀土区块优选》;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稀土在碳酸岩岩浆源区的富集及其动力学背景》;地质调查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西部关键元素超长富集规律与战略资源效应》。该成果是继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发现一百年以后的重要稀土新区新发现,有望取得重要找矿新突破。

    侯增谦院士团队创新性通过1:5万多粒级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和1:1万放射性伽玛能谱测量、地磁填图,首次圈定出多处高价值的稀土异常靶区;经过大比例尺填图和异常查证,发现了具有高价值稀土占比的长约5.2km、宽约1.2km的稀土矿化带。

    我校地球科学学院黄园、侯征、徐盈娇等教师承担了其中的143km²放射性伽玛能谱测量及150km²地磁工作,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岩浆碳酸岩和高价值稀土矿化带的发现提供了有力的地球物理证据,该异常的圈定也得到了侯增谦院士的高度赞扬。

    地磁测量工作评审

    (评审专家:侯增谦、王安建、王学求、熊盛青)

    伽玛能谱测量工作评审

    (评审专家:郝梓国、杨进、于国明、马旭东、郭易远)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大道601号

    邮编:052161

    电话:0311-87208114

    版权所有  © 河北地质大学 Copyright@2016,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02650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