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选的2019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名单已公布,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曹秀玲教授团队申报的《土木工程抗震防灾与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解咏平副教授团队申报的《工程结构抗震加固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团队简介:
曹秀玲教授团队,自2007年以来致力于土木工程抗震防灾与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先后到加拿大美国著名高校实验室合作研究,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依托863计划,通过产学研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团队的《土木工程抗震防灾与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罕遇地震情况下修正的悬挂拉链柱式结构体系;结合等幅轴向循环位移作用下的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对19 根Q235 材质焊接工字形钢支撑的低周疲劳相应规律进行研究;基于多级能量梯级利用的思路,对建筑物用能负荷分析和能源系统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以建筑物用能的年总费用节约率、一次能源节约率、二氧化碳减排率等多方面综合性能为设计目标;创新性提出了建筑物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供给系统;通过模仿人类皮肤和呼吸系统,运用热交换机理,建立了嵌入式多孔蓄热材料“动态绝缘”体系。
解咏平副教授团队,为保证建筑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为了给人们带来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工程,解咏平副教授团队一直以来致力于研发抗震加固技术的有效使用,取得了一系列工程结构抗震加固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团队的《工程结构抗震加固关键技术与应用》尤其在以下方面取得创新成果:1.揭示了高强混凝土柱尺寸效应地震破坏机理,提出了考虑尺寸效应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受力分析模型;2.发明了钢板网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3.发明了外贴装配式PC框架加固体系;4.研发了端部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体系。该项目成果应用于石家庄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国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多个维修改造项目。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专著1部。该项目成果成功解决了一些工程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为促进工程结构抗震加固进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