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大 邮箱 English
  • 学院资讯

    2025暑期社会实践·邢台丨红蕴邢台 农法同行——法政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邢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08   资料来源:法政学院    编辑:王文茜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引导青年学子扎根基层、体察国情、服务社会,7月11日至7月18日,法政学院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张璇的带领下,赴河北省邢台市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围绕“法治赋能基层、守护农业‘芯片’、探寻文旅融合”三大方向,以脚步丈量乡土,用行动践行担当,在燕赵大地上书写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答卷。

    以法治宣传扎根乡土,护航基层治理

    “法律条文要能解乡亲们的真困惑,才算是真有用。”实践队队员在走访村民后深有感触。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落地生根,队员们分组走进村民家中,以《民法典》《种子法》为重点开展普法宣传。

    结合村民咨询较多的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电信诈骗等方面问题,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解读法条,发放精心制作的普法手册,将生硬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在与村民的深度交流中,队员们不仅直观感受到乡村治理的复杂性与村民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更深刻理解了“法治必须扎根乡土”的内涵——只有回应最真实的需求,法律才能成为基层定分止争的“压舱石”。法政学院也将继续围绕“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建设,强化服务地方功能,依托学院党建品牌让法律之光照亮祖国大地。

    以种质守护筑牢根基,赋能产业振兴

    “一粒种子关乎国之大者,一片药田连着乡亲生计。”在邢台的田间地头,实践队队员亲身体验了道地药材金银花的采摘工作,指尖触碰间,感受到的是几代农民沉淀的种植智慧。

    邢台金银花作为当地特色种质资源,其独特品质与战略价值让队员们深受触动。采摘过程中,老农的话让大家记忆犹新:“这些花儿是咱这儿的宝,你们来看看,年轻人就知道这宝贝有多金贵了。”实践队了解到,当地村民对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仍需提升,为此形成初步调研报告,呼吁加强特色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保护利用,让“乡土宝贝”成为产业振兴的“源头活水”。

    以文化挖掘激活IP,助力文旅融合

    在邢台博物馆,队员们系统学习了“燕赵故地”的历史文化,从邢窑白瓷、古代治水到历代贤达,一个个核心文化符号勾勒出邢台深厚的历史底蕴。带着对文化的思考,队员们与村民、基层干部深入交流,大家共识渐显:乡村文旅不能止于“农家乐”的表面热闹,必须深挖历史文化内核,把老祖宗的智慧转化成现在的吸引力,才能让游客来得多、留得住。邢台的历史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文旅IP,唯有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提升乡村品牌价值与地方认同感。

    “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法治、种质、文化,缺了哪一样都不行。”指导教师张璇在总结时强调。7天的实践里,队员们的足迹遍布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博物馆舍,既看到了邢台乡村振兴的扎实成效,也清醒认识到法治宣传的深度、种质保护的机制、文化转化的路径等方面仍需突破。

    法政学院始终鼓励学子“从课堂走向大地,用实践服务社会”。此次邢台之行,法政学院社会实践团以青春之力探索乡村振兴路径,不仅是一次能力锤炼,更是一次初心淬炼。未来,学院将持续以“三下乡” 实践为载体,鼓励学生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青春之犁”深耕“希望田野”, 引导青年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专业所长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贡献不竭的智慧。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大道601号

    邮编:052161

    电话:0311-87208114

    版权所有  © 河北地质大学 Copyright@2016,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02650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