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全国总展演近日在京落幕。河北地质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娜迪热·阿卜来提凭借深情演讲、文化阐释与民族才艺展示,从全球近24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斩获大学组“超越之星”殊荣,成为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的亮眼名片。
跨越时空的叙事:三代人的车轮与民族共生的支流
在主题演讲环节,娜迪热以祖孙三代人的交通变迁为线索,串联起新疆与祖国发展的同频共振。她回忆道:“祖父乘坐三天绿皮火车赴京求学,车窗外的戈壁风沙记录着时代的烙印;而今,我轻点手机即可五小时抵达北京——高铁与航空的‘中国速度’,让边疆与内地的距离不再遥远。”通过“戈壁旅程”与“数字丝路”的对比,她生动诠释了“一部中国史,半部边疆情”的深刻内涵,并以塔里木河支流为喻,呼吁56个民族如百川汇海,共绘团结发展的时代画卷。





文化使者的多维表达:从语言到艺术的立体传播
面对评委“如何向世界介绍新疆”的提问,娜迪热以喀什为例展开描绘:“这座与八国接壤的城市,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窗口。游客不仅能品尝烤馕与羊肉串,更能感受到维吾尔族木卡姆、哈萨克族刺绣等非遗技艺的温度。”她强调,新疆的独特性不在于猎奇,而在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对话。
才艺展示环节,娜迪热以一段维吾尔族传统舞蹈点燃全场。旋转的裙裾、灵动的手腕与明媚的笑容,将西域风情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她表示:“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我希望通过肢体语言,让世界看见新疆的活力与自信。”
权威评审与多元舞台:中国故事的全球共鸣
本届大会由中外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全程参与,包括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等。他们对娜迪热的展示评价道:“她用真诚消弭了文化隔阂,证明青年一代完全有能力以本土视角讲透中国精神。”总展演中,娜迪热还与马来西亚留学生刘竹惠等合作表演《大道RAP》,将《道德经》哲思融入现代音乐,展现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河地大育人成果:复合型人才的成长样本
作为语言文化学院学子,娜迪热的获奖印证了河北地质大学“语言+国际传播”培养模式的成效。其个人履历显示,她长期活跃于校内外文化传播活动,曾参与“丝路青年论坛”并发表多篇双语文章。指导教师评价:“她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传播动能,是新时代外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大会启示:让边疆故事成为国际传播的源头活水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吸引14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留学生参与。本届活动通过“家乡叙事”“科技赋能”“非遗活化”等主题,推动中华文化从地域性遗产升华为人类共同价值。正如首席学术顾问斯明诚所言:“当新疆女孩用英语演绎民族舞蹈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文化差异,更是文明互鉴的无限可能。”
大赛背景延伸
大会规模:第五届活动覆盖全国40余城,24万青少年参赛,决赛选手经地方、省级层层选拔。
创新亮点:新增AI创意展示(如《我的航天梦》)、非遗跨界演绎等环节,强化科技与人文融合。
社会影响:活动成果通过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传播,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0亿次。
娜迪热的故事,是边疆青年用语言架桥、以文化连心的缩影。正如她所言:“我的长笛吹响的是民族旋律,我的舞步踏出的是文化自信——这是属于Z世代的‘中国故事’,也是献给世界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