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石家庄6月28日电 据教育部2018年消息,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四十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工作、旅游……他们从旁观者变成体验者,慢慢融入中国,亲身感受着这里的变化、发展与进步。

河北地质大学留学生和老师一起包饺子
来自加拿大的马克于2014年11月来到石家庄并任教于河北地质大学。“我当初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中国的。”来之前,马克脑海里关于中国的所有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传统文化。在来后,他发现了更加多元的中国。在这里,人们既能看到高楼大厦、高铁、移动支付等现代化的东西,也能随时去故宫、长城等古迹遗址感受历史的气息。
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除了平时工作、生活在石家庄,马克会利用假期去别的城市旅游——古韵深厚的北京、时尚现代的上海、美食美景皆多的成都……拥有不同特质、魅力的城市为他描绘了千姿百态的中国形象。马克说:“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很大、生活节奏快、拥有多种可能,石家庄这样的城市生活节奏较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适合生活和休息。”

河北地质大学组织留学生爬苍岩山。
马克在中国的近四年里,拥有了更多新体验。于石家庄,他见证了地铁的从无到有,他注意到清洁能源公交车的投放,注意到空气质量的改善。于中国,他见证了共享单车的出现及发展,见证了移动支付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见证了“复兴号”的诞生……对此,马克感受颇深:中国的有些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一些方面,如移动支付,已经远远领先。他说未来的四五年里,他还会继续生活在中国,期待对这个日新月异的国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公园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人都是和家人一起去的”,现在的马克有时间就会去世纪公园走一走。他回忆来石家庄的时候,冬日阴沉的雾霾天让他颇为苦恼,外出散步成了很“奢侈”的事。时间一天天过去,变化在悄悄发生,越来越多的黄标公交车被清洁能源公交车和新能源公交车取代,污染气体排放少了,空气质量好了。
据河北地质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刘子谊老师介绍,除了来自加拿大的马克,学校还有来自法国、韩国、捷克的外教。此外,该校留学生的数量在持续增加,2016年,河北地质大学刚开始招收留学生,那一年,就读的留学生只有6人,两年过去了,该校目前正在就读的留学生已达到42人。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Haider表示,来中国前只知道它发展很快,来中国之后才真正体验到它的发展。
发展的中国聚焦世界目光,开放的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正如马克所说:“这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都来瞧一瞧,不会让你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