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大 邮箱 English
  • 学术动态

    【专家河北行】中央财经大学刘俊勇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新质生产力与管理会计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05   资料来源:管理学院    编辑:王文茜     

    11月5日下午,由中国会计学会、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MPAcc会计名家公益大讲堂”在校行政楼315报告厅举行。作为MPAcc教育二十周年系列活动,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刘俊勇教授受邀作题为“新质生产力与管理会计发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管理学院院长白翠玲教授主持,我校MPAcc导师及管理学院师生代表1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刘俊勇教授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指出其是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核心在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结合政策脉络与产业实践,他强调新质生产力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依托颠覆性技术创新,重塑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在管理会计领域,刘教授提出,数字技术正推动管理会计从“核算工具”向“战略伙伴”转型: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实现动态成本核算与精准预算管理,借助AI算法提升风险识别与绩效评价效能,典型案例包括宁德时代“灯塔工厂”成本管控、京东方动态标准成本法以及业财一体智能分析等,展现了管理会计在资源配置、价值创造中的核心作用。在互动环节,师生围绕“AI时代管理会计岗位的转型机遇”“中小企业财务数字化路径”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智能技术是否会取代传统会计岗位”的疑问,刘教授指出技术是赋能工具,而非替代者。未来会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洞察与战略决策能力,需主动拥抱数智化转型,从核算者转向价值创造者。

    公益讲座结束后,刘俊勇教授与管理学院财会系教师以及MPAcc研究生导师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管理学院院长白翠玲汇报了学院会计学科专业建设和MPAcc专业学位点建设基本情况。针对财会系专业发展,刘俊勇教授建议聚焦数智化趋势,强化课程体系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智能工具应用能力;深化校企协同,通过实践场景提升解决复杂业务问题的能力;推动跨学科创新,促进“技业财”融合,培育兼具财务专业素养与数字化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刘教授结合会计学科专业发展新趋势指出了学科建设方向、专业特色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公益大讲堂活动为学校财会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管理学院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与实践平台建设,助力学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刘俊勇教授简介: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入选人、北京市管理会计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财会分会副会长、工业和信息通信业管理会计推广应用联盟副主任委员、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包括战略执行、管理会计和行动学习,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共发表50多篇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等20余项,主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管理会计》,译著《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组织协同》《成本与效益》《七个战略问题》《业绩评价与控制系统》,编著《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的观点》《经营活动分析》《成本与管理会计》等著作10余部,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和行动学习服务。曾获全国MPAcc优秀教学案例奖5次、全国MBA优秀教学案例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次。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大道601号

    邮编:052161

    电话:0311-87208114

    版权所有  © 河北地质大学 Copyright@2016,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02650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