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文化自信,深化美学教育,9月21日,法政学院组织2025级全日制研究生赴易县开展以“非遗承脉续文明,实践拓能创未来”为主题的非遗传承素质拓展活动。本次活动由研究生辅导员带队,在易县博物馆的历史长廊、易水砚艺术馆的工艺秘境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从知识认知到审美觉醒”的成长跃迁。


行程首站,师生走进易县博物馆,跟随讲解梳理古易水流域工艺史,从战国青铜礼器到明清文房用具,在文物中溯源文化脉络,为后续非遗体验筑牢认知基础。


随后,师生前往易水非遗体验馆。资深非遗讲解员结合实物展示与现场技艺演示,详细讲解了易水砚制作技艺、砚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与当代传承情况,并生动讲述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故事,使同学们深受触动。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师生先学砚拓,反复调整墨汁浓度,掌握技巧后装框拓片;再进行篆刻,用安全刻刀在坯料上进行创作,修正偏差后钤盖印章,深化了师生对传统工艺精神的理解。易水非遗体验馆馆长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技艺心得,并介绍了非遗在文创产品、现代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为同学们拓宽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的视野。


在活动尾声,师生代表踊跃发言,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打破了以往对非遗“遥远”认知,此次研学不仅在技艺上有所收获,更在心底植下了文化认同与传承责任的种子。
未来,法政学院将继续推动此类融合美学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引导更多学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感知者、积极传播者与创新推动者,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持续的文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