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大 邮箱 English
  • 学院资讯

    2025暑期社会实践·辛集丨“数字化赋能,助力地方新发展”——信息工程学院“数字信工”社会实践团赴辛集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0   资料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王文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15日至16日,信息工程学院“数字信工”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哈木拉提的带领下,赴河北省辛集市开展了以“数字化赋能地方发展”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深入当地企业、园区和文化场馆,通过实地参观、交流访谈等形式,探寻数字化技术在辛集经济、环保、文化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为地方数字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数字化引领产业升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15日下午,实践团首先来到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在化工集中区服务中心,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智能管控平台。该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园区内企业的发展、安全、消防、环保、车辆、人员等信息进行全面整合与管理。通过大屏幕,成员们清晰地看到各类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分析,出现异常情况,平台会立即发出预警,相关部门能够迅速做出响应。这种智能数字化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园区的运营效率,还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后,实践团走进鸿锐集团(辛集市乳胶基地)的车间智能化控制中心。车间内,通过智能控制平台,产品数据得以实时监控。在化工产品生产环节,实现了无人化生产,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成员们了解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精准、高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和风险。企业借助数字化实现了产业升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石家庄国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辛集分公司专注于煤矿井下注浆工程施工服务及矿井灾害防治技术解决方案。实践团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了相关材料的特性。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践团成员们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在传统矿业领域同样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为地质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辛集冀清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承担着辛集市生活垃圾处理、焚烧发电、热电联产等重要任务。实践团深入到企业的作业环节,从垃圾运输、焚烧、发电,到烟尘控制、灰渣处理,就企业智能化控制进行了充分调研。企业利用智能化系统,对垃圾处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数字化技术在环保能源领域的应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化助力文化传承,彰显辛集独特魅力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来到辛集皮革博物馆。在这里,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辛集市皮草产业的发展历程。通过辛集皮毛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历史典故美术作品展示、历代传承工具展示、历代皮匠代表展示、文献典籍展示、动物标本展示及旅游产品开发等内容,成员们感受到了辛集作为“中国皮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产业特色。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皮草文化进行了生动呈现,如通过多媒体展示、虚拟场景还原等方式,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皮草产业的发展变迁,使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辛集国际皮革城,成员们深入皮草销售环节,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进行调研。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辛集的皮草商家积极利用线上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了产品的更广泛传播和销售。数字化营销手段的应用,不仅增加了销售额,还提升了辛集皮草的品牌影响力,让这一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新的突破。

    数字化推动环保创新,守护碧水蓝天

    在辛集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数字化的环保“智慧大脑”。中心检测大厅的监控大屏上,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清晰地展示着环境监测监控数据。辛集市整合了8000余个视频监控、2000余个“分表计电”、475个微型站、200多个餐饮油烟在线、185个VOCs监测站,以及建筑工地、企业料堆、渣土车GPS在线、洒水清扫车在线等资源,构建起了“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监控网络。

    通过监测网络,海量的环境资源和多元监管监控数据得以融合,能够立体化监控污染问题,全面科学预判污染成因,精准锁定污染违法问题,并快速推进问题解决。此外,辛集市生态环境局还形成了“无人机+走航车”的立体化监测体系,无人机年均飞检超15次,走航车年均监测任务覆盖日常巡查、应急响应等多场景。同时,推进“AI+执法”的新模式,逐步实现自动报警、人工智能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环保检测能力。数字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全方位应用,为辛集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践行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在华北联合大学束鹿史馆实践团开展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学习。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文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文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8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在史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了“烽火建校”“敌后办学”“精神传承”等多个展区。在“烽火建校”展区,大家了解到华北联合大学在抗战时期的艰难创办历程。1939年,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成立,后迁至晋察冀边区,其中一部分曾在束鹿(今辛集)办学。当时,办学条件极其艰苦,没有固定的校舍,师生们就在破庙、民房里上课;缺乏教学器材,大家就自己动手制作;面临敌人的扫荡,他们一边坚持学习,一边参与游击战争。在“敌后办学”展区,一组反映师生们参与支前活动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照片中,学生们有的在田间帮助农民收割粮食,有的在街头宣传抗日思想,有的在后方为前线战士制作棉衣。华北联合大学始终坚持“教育为抗战服务”的宗旨,师生们不仅注重知识学习,更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实践中。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与担当。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河北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数字信工”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在地方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产业升级到文化传承,再到环境保护,数字化赋能贯穿各个领域,为辛集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为推动数字化发展、助力地方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到数字化赋能社会实践中,共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大道601号

    邮编:052161

    电话:0311-87208114

    版权所有  © 河北地质大学 Copyright@2016,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02650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749号